俄军11万大军投降_俄军11万大军投降是真的吗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俄军11万大军投降”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俄军上演“胜利大撤退”,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
2.求“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故事
3.第三次俄土战争
俄军上演“胜利大撤退”,克里米亚还能守住吗?
俄乌战事持续了一段时间,俄罗斯方面在赫尔松选择了战略性撤退。苏罗维金之前曾说,将面临一次艰难的抉择,原来是从赫尔松“胜利撤退”。有人就问,俄军撤退了,会守住克里米亚吗?那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这是俄罗斯方面的核心利益。一、守住克里米亚,是俄罗斯方面的核心利益
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并入之后,就修建了克里米亚大桥,这座大桥的坚固程度,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就算是之前发生过一次大爆炸,也没有摧毁克里米亚大桥。由此可见克里米亚大桥的稳固程度。有些人觉得,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确是这样的,时至当下,克里米亚大桥,依然坚挺着。
中学历史课本中,就提到过克里米亚战争,那场战争的残酷程度,超乎想象。光俄军的参战人数,就达到了70万。结果是保持了克里米亚的完整性,也让俄罗斯认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进行了1862年的改革,俄罗斯的近代化建设,发展起来了。克里米亚对俄罗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之后,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俄罗斯怎么可能会放弃呢?就从克里米亚的战略地位就可以看出来,俄罗斯也不会放松对此地的保留。虽然乌克兰方面一直宣称,将以克里米亚为结束点,但对于俄罗斯方面而言,这是不可能的。俄罗斯方面就曾宣称,将会以一切手段保护克里米亚。
要是乌克兰真的能打到克里米亚,再来说克里米亚问题吧。毕竟,乌克兰方面距离克里米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乌克兰方面有了西方的援助,在武器方面有了一些提升,但跟俄罗斯,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毕竟,克里米亚,不是他们想就可以实现的。
二、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是他们的自主选择
克里米亚能够加入俄罗斯,是克里米亚人民选择的结果。乌克兰方面就算是不认可,也不行。有人说,乌克兰方面想要拿回去,不可以吗?那就要看他们的实力了。有人质疑俄罗斯的“胜利大撤退”,俄罗斯方面给出的回应是,虽然放弃了赫尔松的一些地区,但挽救了士兵的生命。
这样的做法,不是很好吗?大家都认可,人是最重要的,士兵的生命,也是如此。很多人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但是,大家都知道士兵的生命,是非常珍贵的,因为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为国而战,是为了让国家繁荣昌盛。俄罗斯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是为了保护士兵,这种气魄和精神,值得称道。
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核心利益,自然不会那么轻易放弃,更重要的是,克里米亚自愿加入俄罗斯,自然会受到俄罗斯的保护。就如同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别人想要抢走,是不是要拼命?乌克兰方面觉得,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之前同意他们公投,又不承认公投的结果,是几个意思啊?
克里米亚人民的意愿,应该被尊重。不能因为俄乌战局而改变,不能因为其他事情而改变。克里米亚人民做出的选择,要是不被承认和尊重,那么,还有什么道理可言?俄罗斯方面保卫克里米亚,不仅是法律上的义务,还有道德上的责任。所以,克里米亚不会离开俄罗斯,就如同孩子不会离开母亲一样。
三、克里米亚就算是被占领,俄罗斯也是不会放弃的
赫尔松的撤退,是战略性的,也是有序进行的。有些人觉得,这样做,有点打脸。古人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战略性撤退,是有意义的。我们也曾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也是战略性撤退,也是宣传车,也是播种机,对于我们的事业而言,好处多多。对于一些人而言,可能无法接受。
俄罗斯方面有自己的战略规划,有自己的意图,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瞎猜。有人说,要是这样的话,克里米亚会不会走赫尔松之路?肯定不会。因为克里米亚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出海口,要是没有了克里米亚,俄罗斯只能往北走,耗费了大量时间不说,还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克里米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俄罗斯是不会放弃的。有人说,要是乌克兰占领了呢?那也不会放弃,因为克里米亚对于俄罗斯,就如同孩子之于母亲。哪个母亲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哪怕孩子被人抱走。《失孤》中的刘德华,为了找寻儿子,费尽千辛万苦。这就是明证!
克里米亚是不会离开俄罗斯的,无论怎样,俄罗斯都会将它留在国内。有人说,俄罗斯不怕西方的约束吗?当然不怕,要是怕的话,就不会做了。更何况,怕能解决问题吗?能解决问题的,是面对,是实力。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
求“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故事
(说 历史 的女人——第1813期)近日来,俄乌战争打得如火如荼,双方互不相让,战争的结局如何,很难预料,此不多论。只是此战争一起,许多人给俄罗斯民族送了一个称谓,叫“战斗民族”。对此说法,有人赞同,有人不屑,那么俄罗斯究竟是不是战斗民族?咱们先来看一段 历史 :战无不胜的拿破仑雄心勃勃地要统一欧洲,曾率61万大军气势汹汹入侵俄国,但最终大败而还,仅余3万残兵败将 。那么战神拿破仑为何败得如此之惨?对之,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曾两句酷评!
(一) 所向无敌的拿破仑和亚历山大
确切地说,应该叫拿破仑一世和亚历山大一世。这两个都是欧洲 历史 上的牛人,之所以都被冠以“一世”之名,就是因为这两个人都有一定的“开创性”,都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而不是从他人那里继承的辉煌。
先说拿破仑,他不仅是法国人,而且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一个天生的帅才,26岁就担任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他带领军队,战无不胜。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掌握了法国的实权。1804年11月6日,法兰西帝国成立,35岁的拿破仑加冕称帝,成为法兰西帝国的“开国之君”,即拿破仑一世。
拿破仑是个好战的皇帝,他曾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胜50余场大型战役,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他又进行了多次对外扩张,打造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
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拿破仑说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一位身材比较矮小的战争狂人,他最狂妄的一句话是:我承认我很矮,但如果你由此而取笑我的话,我将砍下你的脑袋,消除这个差别!
再说亚历山大。此君也是个不可一世的人物。他是俄罗斯帝国第十位皇帝,保罗一世之子。 但在俄罗斯的 历史 上,其地位似乎远在其父保罗一世之上。他从小聪慧绝伦,极受祖母俄罗斯的“武则天”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宠爱。祖母甚至想让他绕过父亲保罗,直接继承皇帝位。但他对父亲还是比较敬重,因此没有“越位”,还是从保罗一世那里继承了帝位。
亚历山大一世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他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复兴了传统欧洲王室,从而被欧洲各国贵族称为“欧洲的救世主” 。
而亚历山大一世击败拿破仑的“封神”之战,即1812年的法俄战争。
(二)百万之师
人的欲望无穷,拿破仑称帝之后,便有了称霸世界的雄心或者野心。当然首先他要称霸欧洲。到1812年,拿破仑基本打遍欧洲“无敌手”了。他在欧洲大陆获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占领了几乎整个意大利、德意志地区,击败了欧洲强国奥地利、普鲁士,控制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北部等,其他小国更是不在话下。拿破仑获得整个欧洲的霸权似乎近在咫尺。
当时也就“海上帝国”英国,以及遥远的俄罗斯没有对之臣服。在拿破仑看来,应该先对付俄国。因为英国虽近,面积也小,但英国工业发达,不差钱;而且海军力量强大,法国想征服英国,必须跨海战斗,而在同英国的海军较量中,法国处于下风。而反观俄罗斯,面积虽大,人多,但工业落后,综合实力不算强,比较容易对付。尤其是,庞大的俄罗斯似乎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如果先摆平俄罗斯,英国则成孤立之势,会不战而降。
因此从1811年开始,拿破仑就开始了入侵俄国的准备。法国分别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结成短暂的军事同盟,法国的其它附庸国也开始纷纷为其效力。拿破仑很快便集结了空前强大的军队,其控制的由欧洲各民族组成的军队总数达到120万人。
而俄国也没有坐以待毙。1812年4月,俄国同瑞典缔结盟约,双方共同对付法国,同时也向英国抛了橄榄枝……
(三)出师不利
一切准备停当后,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御驾亲征,集结61万大军,兵分三路,不宣而战,向俄国发起了进攻。这次出征可谓状况空前,拿破仑势在必得。他除了是军队总指挥外,还亲自具体指挥中路军马。
不过,拿破仑虽对此次出兵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后勤补给方面的。法军在俄国边境以西虽建立了9座兵站,每座兵站都粮草充足,但这些粮草是由5000多辆马车,和2400辆牛车运送到前线的,这支运输队伍需要20万头骡马,这些骡马本身就要消耗许多饲料。据统计,法军在途中就消耗掉了近三分之一。这就有点不妙。进入遥远的俄国后,粮草就显得不足了。
拿破仑还没有料到另外一个难题。他对俄罗斯的气候了解太少,夏天俄国进入雨季,道路泥泞难行,除少数轻型车队外,绝大多数车队几乎无法在广袤的旷野里顺利行进。于是为了行军之便,法军不得不丢弃大批粮草。这就更使粮草捉襟见肘了。因此在到达俄国军事要地维尔纳之前,法军已损失了2万匹战马(饿死和累死的)。 你还没有见到敌人的一根毛,却伤了元气,可谓出师不利。
拿破仑一看事情不妙,决定必须速战速决,拖延长了,估计要麻烦。他计划用一两次大型歼灭战解决掉俄军,迅速占领莫斯科,迫使俄国投降。
法军主力分成两个梯队进攻,其中第一梯队是主力,由拿破仑亲自指挥其中的第一集团军(近22万人), 由其弟热罗姆·波拿巴指挥第3集团军(共7.8万人),其余部队归博阿尔内等将军和奥热罗元帅指挥。
而相对于法国的61万大军,俄罗斯则相形见绌,他们在西部边境只部署了三个集团军,共24万人,火炮也只有900多门。由米哈伊尔·托利、巴格拉季昂、亚历山大·托尔马索夫等将军指挥,当然总指挥也是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双方在长达数百公里的战线上展开较量。
俄罗斯的疆土太大了,这令目空一切的拿破仑始料不及。战线长达1000多里,你纵有60万大军又能如何?根本达不到三国时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投鞭断流”的效果。即便如此,太过托大的曹孟德还几乎全军覆没。那么拿破仑和亚历山大是如何对决的呢?
(四)空城大火
敌强我弱。起初亚历山大还是对拿破仑颇为忌惮的,毕竟是打遍欧洲无敌手的主,不好惹,因此在他得知法军入侵的消息后,还企图以和平方式解决。1812年6月26日,即在拿破仑出兵两天后,亚历山大派巴拉索夫 将军给拿破仑带去一封亲笔信,欲同拿破仑让步。你提条件吧,好商量。然而拿破仑一心征服对方,拒绝和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直接大兵压上!
面对咄咄逼人的攻势,俄军西线第1、第2 集团军被迫向俄国腹地撤退。这似乎有点不符合战斗民族的性格。
西线第1 集团军放弃了战略要地维尔纳,撤回德里萨兵营,从而使它与西线第2 集团军之间的距离扩大到200 公里。于是拿破仑瞅准时机,乘虚而入,于7月8日占领明斯克,形成了对俄军的歼灭之势。 这就不好玩了。俄国的优势在于把战线猛拉长,拖垮拿破仑,但如果你让对方各个击破,就危险了。
然而,天助俄罗斯。战争初期,拿破仑的各个击破之策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因为法国的粮草补给问题,和对气候的不适应,他们的军队并没有那么大的战斗力。当时气候炎热,法军没有帐篷,白天热得要死;到晚上,还得露天睡觉,也根本休息不好。关键缺水,不少士兵没有水喝,都脱水了,有人甚至被迫饮用路上车辙里的马尿。
当时法军士气非常低落,很多人都开了小差,死亡和逃跑的多达15 万人,还死掉许多马匹。法军纪律涣散,为了弄到吃的,还到处抢劫,影响很坏。眼看部队要崩,拿破仑不得不于7月29日命令大军停止进攻,进行休整,这一停就是七八天。
这给了俄方很好的喘息机会。亚历山大趁拿破仑休息之际,决定采取行动。8月初,俄军第1、第2 集团军开始进攻。
但由于准备仓促,俄军行动也缺乏果敢,加之两个集团军的总指挥托利和巴格拉季昂两人的意见分歧,致使进攻没有达到一定成效。此时,不愧是战神,拿破仑再次发挥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及时把握战机,突然把部队调到第聂伯河左岸,准备占领斯摩棱斯克,直接切断西线俄军同莫斯科联系!
大事不妙。8月16日,俄军不得不在斯摩棱斯克同法军展开火拼。然俄军抵挡不住法军进攻,遂放弃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撤退。
因为俄军的不作为,连续后退,使沙皇亚历山大十分震怒,下令撤换了第一集团军总指挥托利将军。
1812年8月20日,亚历山大任命老将库图佐夫 为俄军总司令。他不敢怠慢,迅速在距离莫斯科约125公里处建立了防御阵地。
9月7日,俄军退到莫斯科郊区,在博罗季诺村 附近同拿破仑的军队进行大战。拿破仑亲自率领的中路大军,在渡过尼曼河时有将近28万人,但后来大多数士兵死于饥饿和疾病,此时仅余16万人,因此战斗力大减。在博罗季诺战役中,双方均伤亡惨重,法军伤亡35000人,而俄军伤亡更大,达到38000人;尤其是,第二集团军司令巴格拉季昂也不幸阵亡。 俄军不得不先不趁夜间撤出战场。
9 月13 日,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在菲利村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主动撤军,于次日放弃莫斯科。 当然,俄罗斯居民也随军撤出。俄军撤走时,还放了一把大火。
结果,拿破仑大军攻入莫斯科时,只发现了一座空城。也不空,到处是一片火海。拿破仑气得肚子直疼。本想大军占领莫斯科,占领俄国的心脏后,基本就把俄罗斯摆平了;即便摆不平,也能让法国大军补充补充粮草,好好休整休整,结果他却只看到了大火……
拿破仑也是有气魄,面对火海,他没有气馁,而是任命莫蒂埃元帅为莫斯科总督,让他率军灭火!本来是打仗的,一个敌人没见着,部队成了消防队了。临时“消防队”尽管竭尽全力灭火,但莫斯科的大火还是整整烧了4天,直到9月18日才被扑灭。但整个莫斯科也烧差不多了,到处是一片废墟。不过莫斯科毕竟是家底丰厚,废墟中残留了不少财富和粮食等,这些自然被拿破仑的队伍洗劫一空。
再说俄军。他们主动放弃莫斯科后行军30公里,然后渡过莫斯科河,并掉头西进,于9月18日在波多尔斯克地区集结。此时法军刚把莫斯科的大火扑灭。
3天之后,俄军在克拉斯纳亚一帕赫拉 扎营休整。休整之后,俄军在库图佐夫司令的率领下,非常巧妙地实施了机动的侧敌行军。拿破仑竟没有发现俄军这一行动,他们在两周之内不知俄军去向。俄军避开了法军后,开始厉兵秣马,摩拳擦掌,准备反攻。
(五)巅峰对决
拿破仑也不傻。事实上,法军攻占莫斯科后,拿破仑已经知道俄军的目的了,人家是主动撤走的,故意给法军放了个空城。因此当时他曾向俄国提议停战,不打了。可亚历山大更不是傻子,嗨,这时候你怂了?早干嘛。就不搭理他。
拿破仑只有硬着头皮打下去了。可不久,拿破仑真掉坑里了。他哪里知道,俄罗斯地处严寒之地,夏季超短,九月一过,直接省去秋天,寒冬立马来临。这下更糟了,到处开始下雪 。本来,法军刚开拔时还是夏天,那时道路泥泞,军队前进受阻,但起码气温还舒适,战士们也不说啥。这时候惨了,大雪纷飞,大家没有带棉衣,怎么受得了?你以为法军都跟我们的志愿军那么意志坚定啊?其实,拿破仑的军队都是欧洲各国凑的,大家对于打仗这事并不十分乐意,这并非一场正义战争,是侵略人家俄罗斯的,因此在严寒的天气中,军心涣散是必然的。
此时,深入俄罗斯腹地的法军补给线也断了,棉衣、粮草都跟不上,面对满天飘雪,拿破仑无奈,在10月19日终于下令沿南方往西撤退,先找点粮食填饱肚子,找个地方暖和暖和,稳住军心再说。
拿破仑在撤退途中,在小雅罗斯拉维茨 与俄军遭遇。这场战役开始只是两小股部队的战斗,由1000俄军对600法军。但后来越打越大,双方竟集结了15万大军,法军70000,俄军80000。此次交战,俄军人数占优,而且士气高涨,法军吃了亏,甚至连拿破仑本人都险些被俘。
但战役并没有马上决出胜负,俄军再次“退缩”。于是法军占领了小雅罗斯拉维茨。不过俄军并非真的退败,而是在城外形成了包围圈,想困住这头猛兽,慢慢修理。拿破仑顿觉上当,于是转而沿老斯摩棱斯克大道撤退。想困我?没门!
还想跑?休想!于是俄正规军在游击队协助下展开追击!
接下来,饿法两国展开决战,进行了塔鲁丁诺战斗,以及小雅罗斯拉韦茨等战役。俄军在游击队的配合下,采用平行追击和围歼敌军的一系列战法,把法军打得蒙头转向。在11月16日到18日的3天中,法军伤亡6000人,被俘2.6万人,还几乎丧失了全部炮兵。
被打散的法军残部,向别津纳河 方向撤退。此时,俄西线第3集团军等部开始发威,他们在波里索夫地区布成了一个“口袋”阵,法军准确无误地进入口袋,再折一阵。
11月底,法军穿越别列津纳河时,被埋伏好的俄军打了个伏击。法军尽管在拿破仑等人的率领下,顽强抵抗,但在俄军火炮的重击之下,死伤仍非常惨重,仅有少部分人过河成功。
看看大势已去,拿破仑,这位曾威震世界的战神,面对俄罗斯的广袤领土,扬天长叹,徒唤奈何!他率领残部狼狈逃离俄国,于12月6日回到巴黎。至此,这次震惊世界的战争宣告结束。此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的61万大军损失了57 万余人,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丧失了所有骑兵和几乎全部炮兵。
而俄罗斯也损失很惨重。开战时,俄军仅在西线投入兵力20万,但随着战争的升级,又陆续投入大量兵力,几乎达到全民皆兵的境地。总的算下来,包括游击队、民兵等,俄国投入兵力达90万,损失也达21万左右! 但无论如何,勇敢的俄罗斯人民还是挫败了拿破仑的无敌之师,阻止了对方的侵略,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战后,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国内迅速失去威望,被迫退位,而且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
尽管3年后,他再次崛起,卷土重来,但只是“滑了一次铁炉子”——遭遇了滑铁卢之败,迅速退出 历史 舞台。
尤其是,拿破仑败亡之后,他建立的欧洲新秩序也迅速土崩瓦解,被法国征服的各国纷纷独立。而俄罗斯则在欧洲迅速崛起,成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存在。
(六)托翁酷评
1812的法俄战争在世界 历史 上有重要的地位。后来,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战争与和平》 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托翁在书中对俄罗斯人民的反侵略战斗精神进行了尽情的讴歌。他说:
“人民战争的巨棒,以全部威严和雄伟的力量举了起来,并且不问任何人的趣味和规则,不考虑任何东西,愚笨而单纯地,却是合乎时宜地举了起来,落下去打击法军,直到侵略者的军队全部消灭!”
当然,做为俄罗斯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世界级大文豪,有“欧洲的良心”之称的托尔斯泰,他本身是反战的,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因此,他在书中如此深情地写道:
“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他则是无关紧要的。”
然而托尔斯泰也不是无原则地反战。因为,和平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世界上总有人看不得别人好过了,或者,总想称霸,总想侵略别人,发动战争。这也是由人的动物性本能决定的。因此,在人类 历史 上,从来不乏战争。
对于1812年的法俄战争,托尔斯泰做了严肃的总结,也对侵略者拿破仑给出了严厉的抨击。其中有两句最为精辟。其一是:
“上帝要那些人灭亡,必先要他发狂。”
拿破仑曾被人誉为法兰西的英雄,他在 历史 的关键时刻,确实拯救了一个民族,他也因此当上了法兰西帝国的皇帝,这是他的荣耀。然而他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征服欧洲各民族。当然,这也有积极的 历史 意义。然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凡事要适可而止。当你征服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人家的心情?大家都在一个地球上生存,凭什么你要征服人家?
因此拿破仑战争一直存在一定争议,有正义的成分和非正义的成分。他征服意大利、普鲁士、奥地利等国暂且不论,又把矛头指向遥远的俄罗斯,显然是具有侵略色彩的。人家离你那么远,管你什么事?当时拿破仑的头脑肯定是膨胀的,肯定是自负的,无疑是狂妄的。而这种疯狂,恰恰是他败亡的前兆。
于是,在勇敢的俄罗斯人民不屈的抵抗之下,他的侵略计划没有得逞,61万大军只打了一个“水漂”。
托尔斯泰对拿破仑的第二句酷评是:“帝王——是 历史 的奴隶。”
这就有意思了。帝王怎么会是奴隶呢?奴隶是为帝王服务的啊。帝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尊贵的,是权力的拥有者。但放在 历史 的维度里,他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只是 历史 的一分子而已。他也是为 历史 服务的。至少,在灵魂的高度上,帝王比一个奴隶或者乞丐没有任何优势。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其实是在灵魂的高度上而论的。
在这里,托尔斯泰是把拿破仑放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评判的。言外之意,在勇敢的、伟大的俄罗斯民族面前,你一个拿破仑什么都不是,也就“破轮”一只,你纵有百万雄师,在人民面前,也不值一提。
这其实是对拿破仑,对 历史 上任何侵略者的一种严厉的批判。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是帝王,还是战神,只要你不顾人民的死活,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破坏和平,则必败无疑!
(文/说 历史 的女人·夏日漱冰)
参考资料:
第三次俄土战争
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他们一共有70万人的军队,法国却只有28万4千人。拿破仑分析了形势,认为俄奥联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牵制,重点打击对象是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他率军北上比利时,决定攻占布鲁塞尔。?6月16日,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在林尼战役中击溃普军,击伤布吕歇尔,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剩余普军逃跑,林尼战役变成了击溃战,他只好派格鲁希元帅率领军队追击普军。
两天后,滑铁卢战役打响了。英军的指挥官是威灵顿公爵。7万2千法军和6万8千英军在小镇滑铁卢附近打了一场改变了十九世纪的大决战。
法军的主攻方向是圣约翰山高地,由于法军中有能力指挥军队的将领大多没有参加这场战役,导致法军中存在很多无能的指挥员,其中就有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所以该高地始终未能夺取。
在久战不克时,内伊元帅率领骑兵开始往圣约翰山高地发起不下于莫斯科炮台和莱比锡战役的骑兵冲锋,虽然骑兵军的冲锋毫无战术可言,但是他们实在是锐不可当,法国骑兵几乎突破了方阵,夺取了大量炮台,英军伤亡惨重,拉海圣也沦陷了。
英军还是奋力挡下了法军的猛攻。拿破仑虽然胜利在望,但是他在中午就看见普鲁士军队往这里增援,而救星法军元帅格鲁希迟迟不到。
英军和法军都死伤惨重,但是法军已经占了上风,可是,下午7点,普鲁士军队在比洛副司令的率领下突然杀了出来,此时待命的英军预备队也发起了总攻。
法军惨败,他们拼命溃逃,尽管拿破仑和内伊企图力挽狂澜,但是毫无成效,最后一个法军方阵已经覆没,滑铁卢满是逃兵,拿破仑不得不随军败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使百日王朝彻底垮台了。
拿破仑兵败后,法国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强烈要求他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但是,拿破仑清楚,资产阶级已经抛弃了他。因此,他拒绝发动人民抗战。拿破仑宣布退位,英国人对他很不客气,决定把他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也没有给他留下皇帝的名号。
扩展资料
失败原因
官兵素质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希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
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兵力分散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希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百度百科-拿破仑·波拿巴
一,欧洲局势1676年—1681年,沙俄为了夺取第聂伯河西侧的右岸乌克兰地区而与奥斯曼帝国爆发了第二次俄土战争。结果奥俄双方打成平局,签署《巴赫奇萨赖条约》,约定双方停战二十年,维持战前以第聂伯河为界的局面。但沙俄并未放弃吞并右岸乌克兰的意图,准备等待时机,等奥斯曼虚弱的时候给其致命一击。
1683年,奥斯曼为了控制多瑙河上的重镇维也纳而对该城发起了围攻,结果在维也纳之战惨败,被迫停止了对欧洲的扩张。神圣罗马帝国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等欧洲诸国于是结成神圣联盟,对奥斯曼发动反攻,夺回了匈牙利等许多被奥斯曼占领的欧洲土地。
1686年,沙俄摄政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公主决定加入神圣联盟,以对奥斯曼趁火打劫。随后沙俄与波立联邦签署《永久和平条约》,结束了双方的领土争端。该条约规定:波立承认沙俄对左岸乌克兰地区及右岸基辅的占领;双方结成反奥斯曼同盟。随后沙俄就成为神圣联盟成员,挑起了第二次俄土战争。
二,沙俄入侵克里米亚
1687年,俄军指挥官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戈里津带领10万大军入侵克里米亚汗国,沿途还有5万哥萨克人加入俄军南征。可克里米亚可汗塞利姆·格来一世早就获知俄军入侵的消息,于是放火焚烧草原。俄军因此无法从沿途劫掠粮食和水源,导致缺粮缺水,只得选择撤军。
1689年,戈里津再次带领11.2万俄军入侵克里米亚,虽然他击退了克里米亚军队的偷袭,但克里米亚人已经焚毁了沿途的草原,还挖了一条长达7公里长的壕沟,导致俄军火炮无法前进。戈里津见粮草短缺,长期作战已无可能,只得无功而返。然后沙俄君主彼得一世就借机推翻姐姐索菲娅的摄政,掌握了实权。
三,双方大战
1695年,彼得一世为了夺取黑海出海口,亲自带兵入侵奥斯曼。6月,3万俄军在170门火炮的支援下包围顿河入海口的亚速要塞,并对要塞发起多次进攻。虽然亚速要塞内只有7000奥斯曼军,但他们拼死作战,多次击退俄军进攻。另外俄军对顿河的封锁并不严密,奥斯曼海军可以从海上源源不断为城内提供补给。
10月,彼得一世见三个多月都无法攻下亚速,只得选择退军。此战失败使彼得一世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于是下令建造船只,准备从海上攻击亚速。然后俄军就从欧洲各地聘请工程师与资深海员,组建了一支多达数十艘船只的舰队。
1696年,彼得一世任命阿列克谢·谢苗诺维奇·舍因为俄军总司令,让他带领7.5万俄军入侵奥斯曼。4月,俄军从水陆两路进军,对亚速发起了第二次围攻。6月,奥军海军从海上支援亚速,结果为俄军击败。7月,亚速城内奥军弹尽粮绝,无奈向俄军投降。由此沙俄获得黑海入海口,逐渐成为欧洲海军大国。
四,战争结束
奥斯曼忙于应付神圣罗马帝国、波立联邦、威尼斯共和国的进攻,无暇顾及北线战事,这才使沙俄得以多次攻击克里米亚和亚速而没有引来奥斯曼的报复。彼得一世也认识到光凭沙俄的实力无法与仍旧强大的奥斯曼对抗,便向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求助,希望获得亚速对面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刻赤要塞,以稳固对黑海出海口的控制。
但奥地利忙于从奥斯曼手中取得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便称只有俄军攻克刻赤要塞,才会支持彼得一世对该地的要求。1699年奥地利、波立、威尼斯和奥斯曼签署《卡洛维茨条约》,结束了此次战争。彼得一世见自己无法获得刻赤要塞,便拒绝在该条约上签字。
不久瑞典王国与波立联邦、普鲁士王国等国发生冲突,彼得一世便决定对瑞典开战,从其手中抢走波罗的海出海口,暂时放弃在黑海的扩张。随后彼得一世派人与奥斯曼议和,双方于1700年签订了《伊斯坦布尔和约》,条约规定:奥斯曼将亚速割让给沙俄并允许其建造塔甘罗格要塞,从而结束了第三次俄土战争。
好了,关于“俄军11万大军投降”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俄军11万大军投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