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_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现状
欢迎大家加入这个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问题集合的讨论。我将充分利用我的知识和智慧,为每个问题提供深入而细致的回答,希望这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并促进思考。
1.乐山大佛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乐山大佛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的凌云山栖鸾峰西壁,是一尊弥勒坐像。
乐山大佛依山凿成,坐东向西,头顶苍穹,脚踏三江,远眺峨眉,近瞰嘉州。坐佛通高71米,与凌云山齐,魁伟高大,相好庄严,比例匀称:头宽10米,鼻长5.6米,耳长7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嘴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8米,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脚背至膝高28米,头顶有发髻1051个。在佛颈后壁至佛脚,还巧妙隐蔽着科学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石刻造像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像。
据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文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前后延续90年,历经四个皇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和三代人。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九曲栈道
在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与大佛同时开凿的险峻栈道,这便是著名的“九曲栈道”。
栈道自上而下盘旋九曲,全长300多米,狭窄而陡峭,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磴,石磴盘空鸟道过。
佛头右侧竞秀亭处是栈道的起点,依九曲栈道铁扶栏沿崖而下,一直可到大佛脚底。沿栈道慢行其间,仰望峭崖陡壁,梯道迂回,俯看三江洪波,浪遏飞舟。
在栈道第一折处,红砂崖壁上有唐代石刻佛像数十龛,但大多风化严重,其中一组“西方净土变”佛龛保存较好,最是雕刻精细,人物丰腴端庄,线条优美,背景并刻有楼台亭塔,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在九曲栈道上,佛窟两侧红砂崖上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洞穴,这是当年建造大佛楼阁留下的梁柱孔。
据史料记载,大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跨度约60米的十三重楼阁覆盖其上,名“大佛阁”、“大像阁”, “万烟生聚落,一崦露招提。霁月人来上,残阳鸽去栖”(唐薛能诗)。大佛阁在宋代曾经培修,更名天宁阁,后来毁于战火。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比世界上最大岩石还要雄伟壮观,真正做到了山中有佛,佛中有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这首诗是乐山大佛最形象真实的写照。 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乐山大佛与山融为一体乐山大佛隐于山水之间,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因此又叫凌云大佛,这是一尊立在悬崖峭壁之上弥勒佛坐像,最初建于公元713年,也就是唐开元元年,一共开凿了90多年,才成就了一尊71米高的佛像,这 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和世界上最高的海上观音像有的一拼。
乐山大佛的修建背景公元713年,凌云山下的水势异常猛烈,吼声震天,如万马奔腾,经常造成船毁人亡,有一个叫海通的和尚见到这些情景非常悲痛,于是他就想了一办法,在山岩上临江凿一座世间最大的弥勒佛像日日夜夜面对三江,安澜镇涛,保佑众生。
乐山大佛的修建过程海通和尚有了想法后,在公元713年正式开始招集人力、物力修凿大佛,不幸的是,大佛才修到肩部,海通就去世了,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来海通的徒弟继承师傅的遗愿,带领工匠继续修造大佛,之后又因为某些原因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经过三代工匠的不懈努力,历经了90年的时间,在公元803年,也就是唐德宗贞元十九年,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终于诞生了。
乐山大佛官方名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乐山大佛只是后人对这尊大佛的通俗叫法,它还有一个官方名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这尊大佛体态匀称,依山凿成,神势肃穆,临江危坐,1996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