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克鲁斯群岛_圣克鲁斯群岛战役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圣克鲁斯群岛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所罗门群岛的地理环境
2.太平洋战争日本和美国共损失了多少艘航空母舰?
3.碧蓝航线南达科他战列介绍
4.所罗门群岛的地理位置 面积有多大
5.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的情形是怎样的?
所罗门群岛的地理环境
所罗门群岛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在南纬5°—12°、东经155°—170°。由瓜达尔卡纳尔岛、新乔治亚岛、马莱塔岛、舒瓦瑟尔岛、圣伊萨贝尔岛、圣克里斯托瓦尔岛、圣克鲁斯群岛和周围许多小岛组成。属美拉尼西亚群岛,共900多个岛屿。陆地总面积共有28450平方公里,最大的瓜达尔卡纳尔岛面积6475平方公里。所罗门群岛境内多火山、河流,是由两组截然不同的陆地生态区组成。当中大多数岛屿,连同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领土的布干维尔岛及布卡岛,都属于所罗门群岛雨林生态区;桑塔库鲁兹群岛是所罗门东边主要的一群,与临近的瓦努阿图群岛属于瓦努阿图雨林生态区。这两个生态区,连同邻近的新喀里多尼亚、俾斯麦群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属于澳亚大陆生态区的范围。
所罗门群岛与其他群岛相比,这里的火山活动不频繁也不剧烈,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并不产生严重影响,所以所罗门群岛又有“幸运之岛”之称。 ●变革联盟:由6个党派组成的执政联盟,包括自由党、国民行动党、工党和国民党等,现为反对党。
●所罗门社会信用党:提倡社会信用货币改革学说,反对外国控制本国经济,领袖:马纳塞·索格瓦雷。
●人民联盟党 :1979年由人民进步党和农村联盟党合并而成。主张两院制,实行联邦政府,扩大省政府权力,优先发展农村经济,并主张把所变为自由港。对外采取“与一切国家友好,不与任何国家为敌”的政策。领袖:艾伦·凯马凯扎 。
●所罗门工党:1988年立。***约瑟·图哈努库。
其他还有爱乡党、国家民主党和全国进步阵线等。 所罗门群岛国家元首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委派总督代行国家元首职责。
总督弗兰克·卡布伊。1946年4月20日生于马莱塔岛,1975年毕业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学,是所罗门群岛建国以后第一位法律系毕业生。2009年7月7日就任总督。
总理戈登·达西·利洛。1965年8月28日出生,利洛原为所罗门议会科隆班加拉岛籍议员,曾任丹尼·菲利普内阁财政部长。2011年11月10日,利洛被解除财政部长职务,内阁五位部长陆续倒向反对派,所罗门群岛内阁运行出现困难。11日,菲利普总理宣布辞职,以避免遭反对党不信任案下台,16日,议会选举利洛为新任总理。2011年11月16日就任所罗门群岛总理。
太平洋战争日本和美国共损失了多少艘航空母舰?
太平洋战争1942年8月—11月的所罗门群岛海战背景介绍
1942年8月至11月的所罗门海战是真正的战略转折点。
整个所罗门海战美国和日本海军共有7次较大规模的战斗。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海军们最终坚守住了瓜达尔卡纳尔岛 ,这个太平洋战争胜利的关键锁钥。
这些海战是:
8月9日的萨沃海岛海战。
8月24日东所罗门群岛海战。
10月11日12日的埃斯佩兰斯角海战
10月26日的圣克鲁斯群岛海战
11月13日的第一次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
11月14日15日的第二次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第。
11月30日的塔萨法隆格海战。
除1944年莱特海湾海战之外,这六次海战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战的终结。 瓜达卡纳尔岛(以下简称瓜岛),位于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东南,长145公里,宽40公里,面积约6500平方公里。原是太平洋上一个鲜为人知的岛屿,为了这个岛屿而进行的从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连续七个月血雨腥风的激烈争夺,在二战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以太平洋战争的分水岭而名闻天下。
萨沃岛海战
泰纳鲁河口之战
东所罗门群岛海战
埃斯佩兰斯角海战
机场争夺战
圣克鲁斯群岛海战
瓜岛以北海战
塔萨法隆格海战
碧蓝航线南达科他战列介绍
首先要说明的是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存在“舰队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的区别(当然,美日双方对此有不同的称谓)。“护航航空母舰”大多是利用油轮、货轮等辅助船只改建而来,性能方面远逊于舰队航母,通常都或多或少存在航速低、吨位小、防护薄弱、舰载机搭载量少、飞行甲板长度较短不适于飞机起降之类的缺陷,因此主要用于一些辅助任务比如反潜巡逻、飞机运输、支援登陆等,很少投入舰队之间的海战,二战结束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失去用武之地的护航航母很快就从各国海军中彻底消失了。下面的内容会把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航空母舰分开叙述。美军的损失——
舰队航母:
“兰利”号航空母舰(USS Langley,CV-1)
沉没时间:1942年2月,荷属东印度战役
该舰为美国在1920年代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由一战时期的运煤船改建而来。由于本身底子差,且当时还是第一次建造航母的美国人还缺乏必要的经验,导致“兰利”号的性能存在很大缺陷。30年代后期,过于老旧的“兰利”号又被重新改造为水上飞机母舰,以发挥余热。1942年2月,为应对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兰利”号受命由澳大利亚向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当时为荷兰海外领地)运送一批陆航P-40战斗机,但在途中于27日在爪哇以南海域遭到日军岸基航空兵的多轮空袭,在多次中弹后被迫弃舰并由己方驱逐舰将其击沉——不过,由于“兰利”号当时已改造为水上飞机母舰,严格来说已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USS Lexington,CV-2)
沉没时间: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
该舰原本为美国海军在一战后设计的一款战列巡洋舰,但因一战后列强之间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影响,在建造过程中于1920年代被改建为航空母舰,成为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如果撇开试验性质的“兰利”号,“列克星敦”号也是美国海军拥有的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舰队航母。1942年5月,“列克星敦”号与“约克城”号航母一起参加了珊瑚海海战,在第二日(5月8日)的战斗中,“列克星敦”号遭到了日军“翔鹤”号、“瑞鹤”号两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的猛烈攻击,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之后由于损管不当造成舰内油气泄露和大爆炸,最终因火势失控于当天晚间被迫弃舰,成为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珊瑚海海战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舰之间的海战。
“约克城”号航空母舰(USS Yorktown,CV-5)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于1930年代建成,是为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约克城”号曾参加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并在战斗中受伤,但经过紧急修理后又立即参加了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在4日下午的海战中,“约克城”号遭到日军“飞龙”号航母的反击,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受损严重。随后在海战基本落幕后的6月7日,在美军试图将受损的“约克城”号拖回珍珠港抢修时又遭到日军“伊-168”号潜艇的偷袭,最终于当天在中途岛附近海域沉没。
“黄蜂”号航空母舰(USS Wasp,CV-7)
沉没时间:1942年9月,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该舰于1940年建成入役,曾参与盟军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作战行动。由于美军在1942年上半年接连折损了“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黄蜂”号航母被由大西洋战场调动至太平洋战场以补充战力,在1942年8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战期间,“黄蜂”号与其他航母一同提供了空中支援。1942年9月15日,该舰在瓜岛以南海域为美军前往瓜岛运输船队护航过程中,遭到日军“伊-19”号潜艇的偷袭,被多枚鱼雷击中后沉没,结束了在太平洋战场仅仅三个月的短暂生涯。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USS Hornet,CV-8)
沉没时间:1942年10月,圣克鲁斯群岛海战
该舰于1941年10月入役,为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3号舰,不久后就迎来了战争的爆发。太平洋战争期间,该舰参加了杜立特空袭东京、中途岛海战、瓜岛登陆等重要战斗。1942年10月26日,在瓜岛争夺战中的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期间,“大黄蜂”号遭到日军“翔鹤”、“瑞鹤”、“隼鹰”三艘航母的舰载机的轮番攻击,在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因受损过于严重而被迫弃舰,最终于当晚被追击而来的日军水面舰艇以鱼雷击沉。
“普林斯顿”号轻型航空母舰(USS Princeton,CVL-23)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
该舰于1943年初正式入役,是由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改建而来的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的2号舰。所谓“轻型”是指相对大型航空母舰而言吨位较轻、防护相对不足、搭载舰载机数量也略少,但其综合性能仍足以伴随大型航母作战,与只能担当辅助任务的“护航航母”不同。“普林斯顿”号入役之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后期盟军的一系列大规模反攻作战。1944年10月24日,在支援菲律宾莱特岛登陆的莱特湾海战中,“普林斯顿”号遭到由吕宋起飞的日军岸基航空兵的空袭,仅遭一弹命中后即引发机库内燃油和弹药大爆炸,最终于当晚被迫自沉,是为美军在二战中损失的最后一艘舰队航母。
(注:以上几艘航母沉没后美军又将其舰名重新赋予一些新下水的航空母舰,如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8号舰被重新命名为列克星敦号,只是编号变成了CV-16,因此要注意可能存在的重名问题。)
护航航母:
“利斯康姆湾”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Liscome Bay,CVE-56)
沉没时间:1943年11月,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役
该舰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由美国在二战期间生产的标准型商船“自由轮”改造而来。由于吨位小、航速低、舰载机搭载量小、防护薄弱,这些护航航母并不适合跟随舰队航母作战,主要担当诸如为舰队航母和前线机场运输飞机、为运输船队进行护航和反潜巡逻、为登陆作战提供空中支援等辅助性任务。“利斯康姆湾”号于1943年建成入役,当年11月24日在支援吉尔伯特群岛登陆作战时,遭到日军“伊-175”号潜艇的鱼雷攻击而沉没,该舰沉没时人员损失多达600余人,其中甚至还包括了舰长和搭乘该舰的护航航空母舰分队的少将司令官,这起惨剧也让护航航母从此在美国海军中蒙上了“易燃、易损、易耗”的“宝宝航母”的恶名。
“甘比尔湾”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Gambier Bay,CVE-73)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萨马岛海战
该舰同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1943年建成入役。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战役的萨马岛海战中,由于美国舰队的部署出现重大失误,导致日军主力舰队捕捉到了原本位于主战场之外的美军护航航空母舰分队“塔菲3”,在菲律宾萨马岛外海的战斗中,“甘比尔湾”号护航航空母舰遭到了日军战列舰、重巡洋舰的轮番射击,最终被日军舰炮击沉,这是美军唯一参与了舰队海战并在海战中被击沉的护航航空母舰,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被舰炮击沉的“航空母舰”之一。
“圣洛”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St.Lo,CVE-63)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萨马岛海战
该舰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1943年建成入役。1944年10月25日,该舰在萨马岛海战中与“塔菲3”分队的其他护航航空母舰一起遭到了不期而遇的日军主力舰队的猛烈炮击。“圣洛”号虽然侥幸逃脱日舰追击,但在当天又遭到由吕宋起飞的日军“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飞机撞击而沉没,成为被日军的“神风特攻”击沉的第一艘盟军舰艇。
“奥曼尼湾”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Ommaney Bay,CVE-79)
沉没时间:1945年1月,菲律宾战役
该舰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1944年建成入役。1945年1月4日,在支援菲律宾吕宋岛登陆作战期间,“奥曼尼湾”号遭到由吕宋起飞的日军“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撞击而沉没。
“俾斯麦海”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Bismark Sea)
沉没时间:1945年2月,硫磺岛战役
该舰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1944年建成入役。1945年2月21日,在支援硫磺岛登陆战期间,“俾斯麦海”号遭到由日本本土起飞的“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撞击而沉没,是为美军在二战中损失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
日军的损失——
由于日军并不存在“护航航母”这一称呼(但确实存在一些性能和用途相近的改装航母,不过日军一般称为“特设空母”),在表述上与美军略有不同。
舰队航母:
“祥凤”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
该舰于1942年由潜水母舰(注:指为潜水艇提供补给的辅助舰艇,不要和战争末期日军建造的可搭载飞机进行奇袭的“潜水母舰”混淆)改造而来,吨位、舰载机搭载量等指标接近于美军的轻型航母,不过日军对其的称呼是“改造空母”。1942年5月7日,在珊瑚海海战第一日的战斗中,单独行动的“祥凤”号遭到了美军“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的集中攻击,在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迅速爆炸沉没,是为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赤城”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的情况与美国的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类似,最初是日本在一战后建造的一款战列巡洋舰,在《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影响下于1920年代被中途改建为航母,也是日本海军拥有的第一艘大型舰队航母(日本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凤翔”号,但与美国的“兰利”号类似,性能存在较大缺陷、试验性质浓厚,不能满足实际作战需要)。该舰参与了1941年12月的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赤城”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4日上午的战斗中被美军“企业”号航母的舰载机命中,虽只中一弹却引起了机库内燃油和弹药的连环爆炸,最终因火势失控而被迫弃舰,于5日黎明前被日军驱逐舰雷击处分。
“加贺”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最初是日本在一战后建造的一款战列舰,但同样受《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影响而在1920年代被中途改建为航空母舰。1941年12月,“加贺”号参与了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该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4日上午的海战中,“加贺”号遭到美军企业号航母舰载机的集中攻击,遭多枚航空炸弹命中后引发了舰内燃油和弹药大爆炸,当晚因火势失控被日军驱逐舰雷击处分。
“苍龙”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于1937年建成入役,曾参与1941年12月的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苍龙”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4日上午的海战中遭到美军“约克城”号航母舰载机的攻击,遭多枚炸弹命中后引发了舰内燃油和弹药大爆炸,当晚因火势失控被日军驱逐舰雷击处分。
“飞龙”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于1939年建成入役,曾参与1941年12月的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飞龙”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4日的海战中“飞龙”号躲过了当天上午美军的全部攻击,并在午后的反击中重创了美军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但最终还是在当天傍晚由“企业”号、“约克城”号航母舰载机发动的攻击中被多枚炸弹命中,于5日凌晨被日军驱逐舰雷击处分。
“龙骧 ”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8月,东所罗门群岛海战
该舰于1930年代初建成入役,但由于设计上的严重问题,使得“龙骧”号一直为各种与生俱来的性能缺陷所困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多被用于二线任务。1942年8月24日,在瓜岛争夺战的东所罗门群岛海战中,“龙骧”号遭到美军“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攻击而沉没。
“大凤”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6月,马里亚纳群岛海战
该舰于1944年建成入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建成的为数不多的装甲航母之一(飞行甲板装甲化、提高舰船防护能力),在其他各项技术性能上相对过往的日本航母也有所提升。然而尽管有着不俗的纸面性能,“大凤”号还是在1944年6月19日的马里亚纳群岛海战(菲律宾海海战)中遭到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的雷击、引发油气泄露和大爆炸而沉没,结束了短暂而尴尬的服役生涯。
“翔鹤”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
该舰于1941年建成入役,不久即参加了12月的偷袭珍珠港。此后“翔鹤”号与同型的姊妹舰“瑞鹤”号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多次大规模海战,两舰也是与美军航母舰队交手次数最多的日军航母。1944年6月,“翔鹤”号参加了马里亚纳群岛海战,在19日的海战中遭到美军“棘鳍”号潜艇的雷击、引发油气泄露和大爆炸而沉没。
“飞鹰”号航母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6月,马里亚纳群岛海战
该舰与姊妹舰“隼鹰”号原本为日本建造的大型民用远洋邮轮,但在设计时就已考虑到了将来改建为军舰的需要,进行了一定的专门性强化和设计预留。随着国际局势恶化,两艘邮轮最终被日本海军征用,于1942年正式改建为航空母舰(日军称为“特设空母”,不过就实际性能和用途而言,与下文将提及的其他“特设空母”显然不同)。由于是由民用船舶改造而来,尽管进行了专门性的设计,但性能上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航速偏低,不过尚可编入航母舰队作战。1944年6月,“飞鹰”号参加了马里亚纳群岛海战,在20日的美军追击作战中,“飞鹰”号遭到美军“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此为埃塞克斯级列克星敦号,继承了之前在珊瑚海沉没的列克星敦号的舰名)、“贝劳森林”号轻型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攻击,遭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爆炸沉没。
“千岁”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恩加诺角海战
该舰于1943年由水上飞机母舰改造为航空母舰,不过仍存在吨位小、舰载机搭载量少的问题,性能近似甚至弱于美军的轻型航空母舰。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群岛海战结束后,损失惨重的日军无力为幸存的各艘航母补充舰载机和飞行员,只能在即将到来的“舰队决战”中把这些几乎变成空架子的航母当做诱饵使用。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海战中,“千岁”号充当了引诱美军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北上的诱饵,在恩加诺角附近的战斗中遭到美军第38特遣舰队多艘航母的舰载机攻击,被多枚鱼雷命中后很快进水沉没。
“瑞凤”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恩加诺角海战
该舰与同型的姊妹舰“祥凤”号一样,于1940年由潜水母舰改造为航空母舰,因吨位较小、舰载机搭载量少,通常作为主力航母的辅助使用。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战役的恩加诺角海战中,“瑞凤”号充当了引诱美军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北上的诱饵,遭到美军第38特遣舰队多艘航母的舰载机攻击,在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沉没。
“瑞鹤”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恩加诺角海战
该舰与同型的姊妹舰“翔鹤”号一样于1941年建成,并随即参与了12月的偷袭珍珠港。此后两舰经历了太平洋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海战,多次与美军航母特遣舰队交手。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战役的恩加诺角海战中,“瑞鹤”号充当了引诱美军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北上的诱饵,遭到美军第38特遣舰队多艘航母的舰载机攻击,在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沉没。
“千代田”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恩加诺角海战
该舰于1943年由水上飞机母舰改造为航空母舰,也存在与同型的姊妹舰“千岁”号类似的一些性能问题。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战役的恩加诺角海战中,“千代田”号充当了引诱美军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北上的诱饵,遭到美军第38特遣舰队多艘航母的舰载机攻击而重伤掉队。当天下午美军派出巡洋舰分队前出追击残敌,最后以舰炮将掉队的“千代田”号击沉,该舰也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被舰炮击沉的航空母舰之一。
“信浓”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1月
该舰原为大和级战列舰的3号舰,在建造过程中被改建为航空母舰,与“大凤”号一样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的设计,其吨位更是名列二战各国航空母舰之最。然而由于工期紧张、材料匮乏、人员素质下降等原因,该舰在建造过程中就已埋下了不少隐患。1944年11月19日,甚至还未彻底完工的“信浓”号被提前编入现役,11月29日在首航过程中即在日本近海被美军“射水鱼”号潜艇雷击而迅速沉没,此时距其入役仅仅十天,距其首航出港更是仅17小时,堪称历史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舰。
“云龙”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2月,菲律宾战役
该舰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建造的云龙级航空母舰的首舰,1944年8月建成入役,但此时战局每况愈下的日军已经无力为各艘航母补充舰载机和飞行员,导致“云龙”号入役后既未能真正形成战斗力,也未能参与任何重大战事。1944年12月19日,“云龙”号在运载人员和物资(其中包括用于特攻的自杀式武器“樱花弹”)增援菲律宾途中,在黄海遭到美军“鲑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结束了短暂的服役生涯。“云龙”号也成为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损失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
护航航母(日军多称为“特设空母”):
“冲鹰”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3年12月,护航作战中沉没
该舰于1942年由民用邮轮改建为航空母舰,为大鹰级航空母舰的3号舰。但不同于经过专门设计的“隼鹰”和“飞鹰”,大鹰级航空母舰由于航速低、舰载机搭载量小、飞机起降能力差,基本上无法投入舰队作战,再加上日军在技术装备方面的落后,又长期忽视护航反潜作战,结果这些“特设空母”即便在担当护航等辅助任务时,表现也明显不如美军地位类似的护航航母,不但难以压制美军潜艇的破交作战,甚至自己也沦为美军潜艇的猎物。1943年12月4日,“冲鹰”号在由特鲁克环礁运送人员物资返回日本本土时,在日本外海遭到美军“旗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
“大鹰”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8月,护航作战中沉没
该舰于1942年由民用邮轮改建为航空母舰, 为大鹰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当然也存在和日军其他“特设空母”一样的通病。1944年8月18日,“大鹰”号在护航运输船团由日本本土前往菲律宾途中,在菲律宾吕宋外海遭到美军“红石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
“云鹰”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9月,护航作战中沉没
该舰于1942年由民用邮轮改建为航空母舰,与大鹰级航空母舰的其他姊妹存在同样的性能缺陷。1944年9月17日,“云鹰”号在护航运输船团由新加坡前往高雄途中,于南中国海遭到美军“石首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
“神鹰”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1月,护航作战中沉没
该舰原为德国邮轮“沙恩霍斯特”号(注:不是同名的德国海军战舰),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德国对美宣战,无法回国的“沙恩霍斯特”号被迫滞留在日本港口,后被日本海军购入并改造为特设空母,命名为“神鹰”号,但性能相对其他的大鹰级航母依然没有改观。1944年11月17日,“神鹰”号在护航运输船团由日本本土前往新加坡途中,于黄海遭到美军“锹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至此,日军建造的用于护航的“特设空母”几乎全都以被美军潜艇击沉的结局收场,这一无比讽刺的结果,无疑是日本海军在“海上护卫战”中惨败的一个缩影。
除了以上在战斗中被击沉的航空母舰,日军侥幸保存到战败的其他航母也大多惨淡收场:
“凤翔”号航空母舰:该舰于1922年建成入役,为日本海军建成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第一艘以航空母舰的标准设计并建成的“航空母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凤翔”号因性能过于老旧,多数时期只能留在后方担当一些辅助任务,也因此逃过了在历次海战中被击沉的命运。在1945年美军航母特遣舰队对日本吴港的大空袭中,“凤翔”号受到一定损伤,但并未沉没,战后该舰被退役拆解。
“隼鹰”号航空母舰:该舰与同型的姊妹舰“飞鹰”号同样由大型远洋邮轮改建而来,1942年建成入役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多次重大海战。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群岛海战中,“隼鹰”号被美军航母舰载机击伤,1944年12月在执行运输任务时又遭到美军潜艇雷击而重伤,之后一直停留在日本本土直至二战结束,战后该舰被退役拆解。
“天城”号航空母舰:该舰为云龙级航空母舰2号舰,1944年8月建成入役,由于此时的日军已没有舰载机和熟练飞行员的补充,实际上一直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1945年7月,在美军第38特遣舰队对吴港的大规模空袭中,停泊在港的“天城”号遭多枚炸弹命中而进水倾覆,二战结束后该舰被打捞、并最终拆解。
“葛城”号航空母舰:该舰为云龙级航空母舰3号舰,1944年10月建成入役,与姊妹舰天城一样因缺乏舰载机和飞行员的补充而无法真正形成战斗力。1945年7月,在美军第38特遣舰队对吴港的大规模空袭中,停泊在港的“葛城”号也遭到炸弹命中、但并未沉没,二战结束后该舰被退役拆解。
(另外,除已建成入役的“云龙”、“天城”、“葛城”外,云龙级航空母舰还有数艘直至日本战败投降时尚未完工,实际上战争末期已濒临崩溃的日本也实在没有能力将这些航母建成了,这些未完工航母也在战后数年间被陆续拆解。)
“龙凤”号轻型航空母舰:该舰与“祥凤”“瑞凤”等舰类似,于1942年由潜水母舰改建为航空母舰,参加了马里亚纳群岛海战等重要战事。1945年该舰滞留在吴港期间,曾遭到美军航母特遣舰队的多次空袭,最终侥幸保存到二战结束,战后该舰被退役拆解。
“海鹰”号航空母舰:该舰与其他大鹰级航空母舰类似,1943年由民用邮轮改造而来。由于性能缺陷,主要从事护航运输船团等辅助性任务,也是日军用于护航的“特设空母”中唯一没有被美军潜艇击沉的幸存者。1945年7月,在美军第38特遣舰队对吴港的大规模空袭中,“海鹰”号遭到多枚炸弹命中、并触发了美军投下的水雷,因进水严重在港外的浅滩上搁浅,战后该舰被就地解体。
所罗门群岛的地理位置 面积有多大
碧蓝航线游戏
v6.0.5
类型:角色扮演
大小:3800MB
评分:10
平台:
标签:日韩游戏二次元美少女游戏bilibili
原型是美国海军的南达科他号战列舰相比之前的北卡罗来纳级改善了防护设计,在各条约战列舰中性能突出。南达科他号在为航母护航中表现出色,历史中击落过大量敌机。下面来看看碧蓝航线南达科他战列介绍。
1942年10月,南达科他号参加了圣克鲁斯群岛战役(日称南太平洋海_),为航空母舰护航。26日,日军舰载机向美军航母编队发起进攻,击沉了大黄蜂号。南达科他号在这次防空作战中,发挥了战列舰在航母编队中的作用。但南达科他号还是被命中4弹,死伤60多名,但舰体没受多大影响。紧急修复后,由5艘巡洋舰和驱逐舰护航返回,在夜里和马汉号相撞,幸好舰体没受多大影响。而马汉号则遭受重创,舰首完全变形。事后南达科他号由修理船女灶神号派人修复。
随后参加了11月的瓜岛海战。14日夜,南达科他与华盛顿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临时舰队与日本的一支海军编队近距离遭遇。南达科他号,因为电力故障,雷达和炮塔停止工作,在失去敌舰方位的情况下驶入敌舰队主力,被至少3艘日舰集火(雾岛,至少一艘重巡,至少一艘轻巡),上层建筑被打瘫(雷达和射击指挥仪被摧毁),但因为装甲坚固,舰体完整性未受影响不明原因地cos了某厌战。然而,当日舰忙着攻击失去攻击力的南达科他号时,华盛顿号轻易地将雾岛号用406mm重炮打成了一堆废铁。战斗结束后,华盛顿号和南达科他号汇合,前往努美阿港进行整修。
南达科他号于12月18日驶入纽约海军船厂,开始长达62天的大修。在此期间,更换了一门主炮,全部28mm炮被拆除,增添了许多20mm和40mm机关炮,同时也更换了更为稳定的电路系统。修复后的南达科他号加入大西洋舰队,随同突击者号和英国本土舰队一起为北大西洋的海上运输船队护航,曾参与盟军在挪威沿岸搜索提尔比茨号的行动。1943年8月上旬又返回太平洋,充当防空舰和炮击舰。
1944年6月19日,在菲律宾海海战(日称马里亚纳海战)中,被1架日本轰炸机投下的1颗250kg炸弹命中,死伤50多人(24死27伤),但没影响到作战能力。此后还参加了对菲律宾的占领,炮击硫磺岛和冲绳岛以及对日本本土的炮击。
1947年1月,南达科他号编入预备役。
1962年1月,南达科他号从海军中除名,于10月25日拆毁。
2014年,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南达科他号(SSN-790)入役美国海军。
南达科他 战列
编号 NO.066初始星级 3星类型 战列掉落点 -阵营 白鹰出产时间 -
初始属性/满级属性性能:炮击 A耐久 S防空 B机动 D航空 E雷击 E
耐久 1345→炮击 80→防空 79→装甲类型重型雷击 0→航空 0→装填 58→机动 7→消耗 5→
技能
最强之盾 每隔30秒,承受全体主力舰队受到的50%伤害,持续8秒,随后恢复10.0%耐久
重点打击 主炮射击时有15.0%概率造成2倍伤害
技能三 -
三联装406mm主炮MK6|四联40mm博福斯对空机炮| -
皇者战列,不论输出能力还是生存能力都能成为整个队伍的核心,拥有少见的全队坦伤和自带回复能力。虽然很强但获得方式不易,无法通过脸来直接获取只有通过演习获得20000点后来兑换获得。
(↓待更)
台词
获得 我是南达科他,指挥官。我将作为您最优秀的盾牌驰骋沙场,有关战斗的事都交给我吧
登陆 指挥官,欢迎回来
胜利MVP 没有人能击穿我的铁壁,没有人
失败 能击穿我的防御,很好,我承认你的强大
回港 适当的休息才是持续战斗的源泉,指挥官
旗舰开战 向我展现你的火力吧
摸头 -
详情 这有什么好看的吗?不过你想看的话倒是无所谓
主界面 我在黑暗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从此无所畏惧/华盛顿?那家伙人不错,不过有时候不太可靠/战舰X,你喜欢这个代号吗?我挺喜欢的
触摸 是指挥官啊,好险,差点打出去了
军事委托完成 她们回来了,下次也让我去委托吧,我想学一些战斗之外的事
任务 用任务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吧,指挥官
任务完成 奖励是实力提升的馈赠,心怀感激的收下吧
邮件 有新的邮件,怠慢信息可不是好事,快看看吧
特殊触摸 指、指挥官你、你干什么!
hp告急 我的盾还没碎!
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的情形是怎样的?
1、自然地理地图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在南纬5°—12°、东经155°—170°。
2、由瓜达尔卡纳尔岛、新乔治亚岛、马莱塔岛、舒瓦瑟尔岛、圣伊萨贝尔岛、圣克里斯托瓦尔岛、圣克鲁斯群岛和周围许多小岛组成。属美拉尼西亚群岛,共900多个岛屿。最大的瓜达尔卡纳尔岛面积6475平方公里。
3、境内多火山、河流,地震频仍。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无旱季。首都霍尼亚拉年均温度28℃。年平均降水量3000-3500毫米。森林茂密,林地占全境90%。
1942年8月8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北部爆发了萨沃湾海战,美军南区巡罗队大败,澳大利亚重巡洋舰被击沉,美“芝加哥”号巡洋舰、“帕特森”号驱逐舰被击伤,在北区,美“阿斯托里亚”号巡洋舰被鱼雷击中,美“文森斯”号、“阿斯托里亚”号和“昆西”号均遭重创,相继沉没;“拉尔夫·塔尔伯特”号驱逐舰在警戒时也被击沉。8月中旬,弗莱彻领导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正在瓜岛的东南海域活动,担负对所罗门群岛海上交通线的保护任务。8月24日,特混舰队击沉日军轻型航空母舰“龙骧”号,至此,瓜达尔夫纳尔岛战役中的第二次海战,美军称之为“东所罗门群岛海战”开始。此后,美“企业”号航空母舰被重创,弗莱彻的旗舰“萨拉托加”号也被击伤,均返回珍珠港检修。
9月,尼米兹飞往旧金山,与金上将一起举行会议。在那里,尼米兹获知哈尔西接替弗莱彻担任高级战术指挥官,指挥在南太平洋海区美军全部航空母舰作战。
9月中旬,日军沿亨德森机场以南的山岭发起突击。日军未能突破防线,并遭到重大损失。尼米兹责令海军运输部队加速向瓜岛运输物资,使岛上供应情况稍有好转。而正当美军加紧从圣埃斯皮里图岛把海军陆战第7团送往瓜岛时,日军潜艇钻入美国护卫舰中间,相继用鱼雷攻击了航空母舰“黄蜂”号、新型战列舰“北卡罗来纳”号和驱逐舰“奥布赖恩”号。“黄蜂”号供油系统起火,被迫撤离战场,由于火势无法控制,只得用鱼雷将其击沉。“奥布赖恩”号爆炸后沉没,“北卡罗来纳”号在水线以下出现了巨大裂缝,不得不返回珍珠港维修。于是,美军在整个太平洋海域能够进行作战任务的航空母舰只剩下“大黄蜂”号一枝独秀了。
9月25日,尼米兹带领随行人员乘“科罗纳多”水上飞机离开珍珠港。9月28日下午,尼米兹乘坐的水上飞机抵达努美阿。稍事休息,他便在戈姆利的旗舰“亚尔古尼”号上召开联席会议。
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尼米兹乘坐B—17型轰炸机飞赴瓜达尔卡纳尔岛。
10月18日,被任命为南太平洋海区司令的哈尔西抵达努美阿港。在瓜岛争夺处于白热化、登陆美军岌岌可危的时刻,尼米兹起用这种敢打敢拼、勇于进取的将领,收到了扭转战局的奇效。
当哈尔西走马上任之后,尼米兹下令向南太平洋增调大量的兵力,其中有战列舰“印第安纳”号、潜艇24艘、战斗机50架、轰炸机24架,以及陆军第25师。被击伤的“企业”号航空母舰修复后,也返回南太平洋参加战斗,并同位于埃斯比里图岛以东的“大黄蜂”号航母编队取得了联系。
哈尔西命令包括“企业”号和“大黄蜂”号编队在内的主力舰只在圣克鲁斯群岛以北地区进行巡逻,以便从侧翼打击从北面和西北面逼近瓜岛的敌军。10月26日,在圣克鲁斯群岛海域发生了航空母舰激战。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被日军击沉。
为了夺得太平洋战场的全面胜利,尼米兹就太平洋舰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整套构想。1942年底,美国已经建成或将要完工的共有22艘航空母舰,用这些舰只组成一支史无前例的大舰队,那时美军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太平洋海域。尼米兹打算以这样一支舰队横越太平洋,打开太平洋的交通中轴线。这些地方无大片陆地,只有数百个大岛屿和环礁,可以选择许多目标作为登陆地带及作战基地。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也提出了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方案。该方案建议,以陆军为主力沿着新几内亚进军菲律宾群岛,最终以此为基地,直捣日本本上。在一系列陆军为主攻的跃进中,以海军担任陆军的人员护送和供给服务。
以庞大的太平洋舰队担任陆军的辅助手段,使海军成为陆军随意摆布的工具,这是美舰队总司令金上将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无论如何不能苟同的。尼米兹为此辩驳道,麦克阿瑟进攻日本的方案舍近求远,耗损人员和供应,并且将旷日持久。金则认为,这是典型的麦克阿瑟主义,意在突出自己。
金返回华盛顿,向马歇尔汇报了各司令部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尼米兹的部属哈尔西进入麦克阿瑟管辖的海区作战之后的有关指挥问题。这是涉及到尼米兹和麦克阿瑟谁高谁下的问题。最后,参谋长联席会议作出妥协,哈尔西在战略上受麦克阿瑟的原则指导,战术上则由他自己决定。
尼米兹为了使自己合理的作战方案能够为参谋长联席会议和他们的各小组委员会所选中,作了许多努力。最后,华盛顿的决定传达下来,他们接受了尼米兹的方案。麦克阿瑟虽竭力反对,也未能劝阻住最高当局。因此,尼米兹的进攻方案为主线,麦克阿瑟则继续从南面进攻。
好了,今天关于“圣克鲁斯群岛”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圣克鲁斯群岛”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