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历史背景_承德避暑山庄历史背景基本现状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承德避暑山庄历史背景”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1.康熙皇帝为什么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2.避暑山庄的历史与典故

3.承德避暑山庄是哪位皇帝建的?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背景_承德避暑山庄历史背景基本现状

康熙皇帝为什么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的营建起源于一次皇家游猎。康熙四十年(1701年)腊月,康熙皇帝率一队骑兵出长城古北口二百余里,进入热河地区的武烈水河谷,发现不远处有一洼温泉,水雾蒸腾,萦绕其上,不禁暗暗称许。随从官员告诉他,此处曾是蒙古人的牧场,这座温泉名叫热河泉,前方不远即是热河上营。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多次出塞至此狩猎,还曾计划在此拟建避暑城。这个地方立刻引起了康熙的注意,他环顾四周,发现此地人迹罕至,景色优美,河流、湖泊、森林、山脉等多种地貌聚集,且四面山峰林立,雄奇险峻形似众象朝揖。康熙皇帝的前半生以武力统一中国,境内富足升平,境外岁岁供奉,这一切让他志得意满,所以热河的地形很符合他当时的心理状态。

       七个月之后,正值夏季,京城非常炎热,康熙皇帝再次来到热河的武烈水河谷,感到这里气候凉爽宜人,山峦林木茂密,峡谷幽静深邃,草地平坦如茵,河流蜿蜒曲折,是避炎驱暑的绝佳去处。并且,热河处于北巡路线的中间地带,离北京并不遥远,各省督抚大臣的奏折朝发夕至,可以快速送抵。康熙皇帝深感这里的自然环境适合居住。康熙在踏勘了周围山川形势之后,正式颁令兴建热河行宫。

避暑山庄的历史与典故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承德避暑山庄是哪位皇帝建的?

       避暑山庄的历史与典故如下:

       一座避暑山庄一部清朝历史,一直以来,说承德避暑山庄,是半部清朝历史。但是,著名学者阎崇年认为,如果说一座避暑山庄,就是一部清朝历史,也可以考虑。避暑山庄是承德的地标性建筑,每位承德人提起避暑山庄都会为之而自豪。

       而这样一座宏伟的皇家园林建筑为什么会坐落于承德?也许人们只知道是康熙皇帝打猎路过,见此地风景优美而建成园林,其实不然,避暑山庄的诞生有着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康熙皇帝顺天时承地利、促人和的英明政治抉择的真实写照。

       所谓顺天时,这就要从当时的国情说起。康熙当政初期,全国尚未完全统一,疆界尚不清楚。清政府虽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但是他们依然不断侵扰我国北方边境。

       不仅如此,多处外蒙部落也爆发叛乱,尤其是准噶尔部,不只出兵骚扰喀尔喀蒙古,还利用喇嘛扰乱西藏,致使西藏政局常年动荡不安。对此,康熙皇帝不愿再掀战火,而是采用民族怀柔政策。

       这样一来就需要清政府将工作重心北移。再者,进行了21年之久的木兰秋称收效显著,不仅提高了八旗兵的战斗力,还借此增进了清政府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民族怀柔政策的推广。康熙皇帝非常满意,将木兰秋称定为家法,代代传承。

       木兰秋称的时间也随之越来越长,阵容也越来越大,最多时达3万余人,历时大半年之久。在此期间人要吃、马要喂,行军住宿都要妥善解决,皇帝还要同时处理军机政务,需要一座行宫作为中转之用,这也为避暑山庄的诞生创造了天时之势。

       根据是清朝一共是12朝,有6朝和避暑山庄有关系。避暑山庄反映的不仅仅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的历史,而且上面也承接了“天天顺”(清朝12帝: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天天顺”即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

       同治、光绪、宣统这3个历史是清朝由衰落走向覆亡的历史。这3朝历史转折点定的盘子在什么地方,就在避暑山庄,所以可以考虑一座避暑山庄是一部清朝历史。

       避暑山庄第一个特点就是避暑,康熙说的很明白,他为什么叫做避暑山庄,他大意是说我们是东北春天秋天很好,夏天暑热让人难耐受不了,要往北移。其次,我觉得康熙太高明,康熙是一个大的风水师,选择承德作为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的一个交汇点。

       从康熙算起,清帝每年大约有半年左右时间在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中华多重文化的融合。各个民族,特别是汉族、蒙古族、蒙族、藏族等等,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文化、政治交流。避暑山庄是中华多元文化的一座圣殿。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皇家避暑行宫

       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703年清康熙修建避暑山庄,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1723年设热河厅;1733年雍正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皇承天德”释义先皇秉承天地化育万物的恩德;并设承德直隶州,始称“承德”;民国和解放初期为原热河省省会;1955年,热河省建制撤销,承德划归河北省,为省辖市。

       承德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皇家避暑行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于1792年建成,占地564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避暑山庄按中国地理形貌选址设计,以西北山区、东南湖区、北部平原区之地形地貌构成中国版图的缩影。

       好了,今天关于“承德避暑山庄历史背景”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承德避暑山庄历史背景”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